物具有向光性生长是因为在光照射下,向光素磷酸化呈侧向梯度,于是诱发胚芽鞘尖端的IAA向光一侧移动。当IAA一旦到达顶端背光一侧时,就运到伸长区,刺激细胞伸长,背光一侧生长快过向光一侧,芽鞘就向光弯曲。
向重力性:根横放时,平衡石沉降到细胞下侧的内质网上,产生压力,诱发内质网释放Ca2+到细胞质内,Ca2+和钙调素结合,激活细胞下侧的钙泵和生长素泵,于是细胞下侧积累过多钙和生长素,影响该侧细胞的生长。
植物具有向光性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叶子具有向光性的特点,所以,叶子能尽量处于很适宜利用光能的位置。某些植物生长旺盛的叶子,对阳光方向改变的反应很快,它们竟能随着阳光运动而转动,如向日葵和棉花。
扩展资料
对重力的感受只限于生长器官的某些部位,如离根尖约1.5~2.0mm的根冠、离茎端约10mm的一段嫩组织以及其它尚未失去生长机能的节间、胚轴、花轴等。
此外,禾本科植物的节间在完成生长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也能因重力的作用而恢复生长机能,使节在向地的一侧显著生长,故水稻、小麦在倒伏时还能重新竖起。这是一种非常有益的生物学特性,可以降低因倒伏而引起的减产。植物对重力的反应,受重力加速度、重力方向和持续时间的影响。
在地球上,重力加速度和重力方向是恒定的,因而向重性反应主要受持续时间影响。通常把植物从感受重力刺激到出现生长反应所需的时间叫反应时间,从感受刺激到引起反应的很短时间称为阈时(prese ntation time)。
若将根从垂直方向(g)改为水平方向(g′)放置,细胞中的淀粉体向g′方向沉降,其结果右侧细胞中的淀粉体压迫内质网的程度要比左侧细胞大。
为什么说植物生长有向光性?因为植物在光照下,生长素自顶端向背光侧运输,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使背侧生长较快而导致茎叶向光弯曲。
解释实验:
达尔文根据实验提出,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就会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会有胚芽鞘向光性弯曲。
1910年,鲍森詹森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端。
1914年拜尔的实验证明,初步证明“影响”是一种化学物质。顶尖产生的刺激可能是一种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的分布不均匀造成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
1928年荷兰科学家温特的实验证明了“影响”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
1931年科学家首次提取成功生长素-吲哚乙酸。
扩展资料
植物其他向性的类型:
1、向地性
植物接近根尖的中央部分称为小柱,此处细胞中富含淀粉体,它是一种储藏淀粉颗粒的细胞器。淀粉体因重力关系总是位于细胞内的很低处。
生长素刺激茎组织的延长但却抑制根组织的生长。于是横置的植根的下部生长受到抑制,就造成根尖也弯向下方。
2、向触性
向触性是一种因接触刺激而引起的向性生长运动。向触性也比较容易观察。植物卷须接触到竿棍之类物件就会弯转而缠绕其上。
接触刺激并不是由于引起生长素的不等分布,而是刺激的一侧与另一侧对生长素的灵敏度不同。这与其他向性的机制是不同的。有的物种的向触性发生极快,可不到一分钟。这说明细胞膨压的改变是主要机制,外侧的细胞因膨压加大而伸长乃造成卷须呈螺旋状弯转。
3、向化性
向化性是植物的向性运动之一,是化学物质分布不均匀引起的生长反应。植物根的生长就有向化性。根在土壤中总是朝着肥料多的地方生长。深层施肥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使作物根向土壤深层生长,以吸收更多的肥料。
4、向水性
向水性又叫向湿性,是当土壤水分分布不均匀时,根趋向较湿的地方生长的特性。绝大多数高等植物的根都是正向水性。
由于根系吸水,根系附近水分减少,而水在土壤中的移动是缓慢的,所以根从土壤中获得水分主要是通过根系不断生长。根的向水性有助于根系不断占据土壤中较湿的区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向光性
植物向光性生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植物向光性生长1、植物向光生长,有利于获得更大面积、更多的光照,有利于光合作用,维持植物更好的生长。
2、对向光性起主要作用的光是420~480nm的蓝光,其峰值在445nm左右,其次是360~380nm紫外光,峰值约在370nm。从作用光谱推测,其光敏受体为蓝光受体。
3、植物生长器官受单方向光照射而引起生长弯曲的现象称为向光性。对高等植物而言,向光性主要指植物地上部分茎叶的正向光性。以前认为根没有向光性反应,然而近年来以拟南芥为研究材料,发现根有负向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