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典文章 > 正文

永远的石拱桥

来源: 北方文学城 时间:2021-10-30

母亲发短信来,说:告诉你个好消息,我们院门前要修马路了!

 

高兴之余,我更多的是一种恋恋不舍和担忧。我不知道那座石拱桥之后会不会被人逐渐遗忘。虽然不担心它会有英雄迟暮的哀叹,但是我却怜惜它。

 

这个村都是沿着河分布的,两岸都有人家,河上的那座石拱桥则成了连接两岸的很好纽带。这座石拱桥啊,没有围栏更没有任何装饰,朴实地就如这里的村庄,不精雕细刻,不哗众取宠,讲究的也许就是实在,拱形的大气展现着它的美丽的光辉,这光辉我从小看到大,它似乎从来没有褪色过……

 

桥下是水,清澈见底的水,那些或圆或方或大或小的颜色雷同但也迥异的石头躺在水底,可以看到倒映在石头上的流水的波纹,那是经阳光勾勒过的波纹,有盈动的美丽。

 

我太热爱这座石拱桥!小的时候我总是趁着家长没发现我的时候趴在没有围栏的拱石桥边——整个人躺在桥上,只把头伸出来,往下面看,耐心地数着河底的石头或一眼不眨地盯着那些闪着光的水纹。小孩子眼睛亮,可以看到河里不易察觉的小鱼小虾。丢一个小石子,石水交接出就凹出个坑来,边上跳起好些晶莹剔透的小珍珠来,不过是瞬间即逝了,为了看清就会继续地进行同样的操作。这座桥有我童年的剪影,是我童年世界里很为美丽的标记!

 

而今后也许真要变了!纵然它依然会默默伫立原地,依然听着熟悉的生人们活的声音,坐看村民生活的常态,然而想起来,心里总生出一种淡淡的感伤……

 

想起我们的院子近几年老旧地特别快。我问为什么,我的母亲说,是因为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住的人少,这种老式房子也旧地快。以前上学还没有公交车,得走路,虽然有宽阔的大道,但是大道因为海拔的原因绕了很多弯,相对远了很多,大家都爬那“九节岭”,顾名思义就是通往下面马路的一段石阶,曲曲折折分了九折,那岭光洁光洁的,视野开阔。可是后来上学的我们嘻嘻闹闹流行绕马路,回头一去走那岭,杂草盖过了路面,人挤不进去了,劳动的人不知道怎么的也不去走,不去管,有了公车后更无人问津,那路也就慢慢被遗忘在了杂草丛中……

 

 人们的习惯总是那么容易渐渐被改变,尽管那个习惯由来已久,甚至几十年。但是人们总是趋向便利,一些变化不会让人感到不适。我心里担忧:那座桥会不会也会如那院子那“九节岭”一样的命运?

 

然而这个村庄的气息终究并没有彻底的变化。我听母亲给我描述,知道大人们都在议论这件事情。我的脑海里已经呈现了那样的情景——这些石桥也能看到听到的情景——遇见重大的事情总是那样一番景象:院里院外的人的嗓门是足够大的,老远就听到了,你就是在对岸的山顶上那也容易听到,拉长的一声“哎……”——那不是叹气的声音,这“哎”是升调的,表示赞同的意思。

 

他们肯定是或坐或站地围在隔壁大姨家通着大道的大门口,那个大门口去年因为盖新房如今应该说是个院子,但无论怎么变化,那个老地方就是他们聚集的地方。大致都会有那些人:院里的各家当家人肯定是少不了的,对岸的一些前辈总是喜欢凑热闹的,乐呵呵地给这事儿添人气,偶尔会有些闲着的女人也会去,只乐着旁听很少插嘴。那些男人们都在四十岁以上了,几乎都有着浑厚的声音。老人们别看他们人老,声音却不老,壮年们不会在意老人来插话。那“哎……”也许就是住在对岸小路上方的外公发出的——他赞同某个人或某个观点的时候总是发出那样的声音。这声音我从小听到大,似乎音量音色都不曾变过……

 

他们这样聚拢议论总是不约而同的,先是有人吃饱了饭,到那些坐下来,见了有人开始说着说着就扯到了这个话题。这是个来往必经的交通要塞,渐渐就又有人加入了。声音越来越大,争前恐后的,那些说话声如果没有着重提醒的话肯定是多个声音交叠的,所以只有就各都提高音量以便让人听到,这效果推波助澜,吸引更多的人,很多时候就变成一场辩论会或评论会,大多则是激烈化的交流会,没仔细感受声音的感情,光看他们一个个的面红耳赤忽略表情还误以为那是一场嘈杂的争吵。但无论大家讨论地怎么面红耳赤,还是心情愉悦的欢天喜地的。村里的路早是五六年前就开通了,只是没有跨过河来,我们河这边的要有运输需要就显得不便利。当初那马路筹划开通时,是有机会跨过河来从院前走的,但因为一些实际因素,大家意见不齐,团结不够,那条马路终究还是没能过河这边来。

 

现在大家认识到有路的方便,这期盼已久的迟来的结果终于久逢甘露,要再次开始发芽了!可以想象他们会有多高兴……这景象也是和谐的!

 

印象里,村里的气氛多半会是这个样子。这也许只是这一代人的特征一个村庄的味道,但桥知道有它见证的一代又一代的人文风景,这个村子就是这样,这座桥和这个地方太亲昵了,那种感情是不可怀疑的,他们都是不会那么忘旧的!这种一如既往的朴实纯良的气息还浓郁着,这桥多少就那么绝望,他们互相都舍不得。

 

我的心里宽慰许多,这石桥必定是比我想的更宽容更伟大,因为它足够沉稳足够明晓事理:个人的事业总是有限的,有所传承的事业却是永恒的,它的天职就是便民利民地奉献。何况它身上留下了代代人们身上流下的味道,蕴含着不能磨灭的朴实气息,早与村子生生相惜了! 如今见众人这般兴高采烈的劲头,它又怎么会觉得落寞?它怎么会不乐众人之乐而乐呢?它的情感早系在这里的人的身上了!

也许不久之后,人们就开始享受新的通了道。那石拱桥也许就安分守己,静静收敛光芒,退去颜色却始终在几百年的灵气浸润下坚不可摧,静静地安宁地守候这个它倾注一生的村庄了……

它是永远不会对着下面的清水,顾影自怜的。相反,那个时候,它会升华为村庄的一处充满独特气质的风景!

癫痫病患者总是发怎么办
郑州治癫痫花多少钱
全国治癫痫病去哪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