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典文章 > 正文

登“支公顶”那难忘的记忆

来源: 北方文学城 时间:2021-06-26

登“支公顶”那难忘的记忆

时属九月,阳光温暖恬静,微风和煦轻柔,蓝天白云飘逸,田野硕果累累,正是人间很美好时节。

一日,与李纯厚、刘魁两位老师前往临朐县嵩山生态旅游区,考察“支公顶”山寨(围子)。

“支公顶”山位于常家溜村东北,查阅书籍,不知高几许,仅知其险峻。

是日,天高云淡,出县城沿仲临路西南行20余公里,路北即常家溜村,从村中往东北行有生产路,可通车。行不远,路侧有一古槐,高近10米,胸围3米许,主干枯空,传为唐时栽植,迄今已千余年,故此地亦称“槐树岭”,或曰“古槐岭”。此处为古代香客、行人的憩息之地,往西可达古刹白芽寺,往西北而上则支公顶。

古槐旁有石桌,上刻棋盘,石凳数个,乃今人所为。车停于此,李、刘两位老师在树下留影,然后踏小道北去,山坡平缓,两侧皆果树,柿子已泛黄,山楂亦透红,秋高气爽,甚是惬意。西面有一高山,据刘老师介绍为虎山,与支公顶石龙岭对立,左青龙右白虎,取吉祥之意也。行里许,山势陡起,山坡倾斜平滑,刘老师在前辨路,隐约有人走过之痕迹,虽难行,幸有杂草及松树可抓拽,躬身攀援而上。前行行数百步,有巨石重叠,赫然高耸,已无路可寻,只得扳岩扶石,拐弯抹角,时纵身,时匍匐,奋力跻登。东部山石散落,路径掩盖无迹,西侧峭壁斧劈,然巨石之上尚能行走,因我们沿西侧而行。据刘老师介绍,此岭逶迤西北去,地势逐步增高,岭脊却渐次而窄,至山峰底部,磐石隐而不见,酷似一条石龙由山内钻出,摇头晃身欲去山下之状,故日“石龙岭”,或曰“青龙山”。

越接近山顶,路愈陡峭,山寨轮廓逐渐清晰。其西面直上直下,悬崖峭壁不可攀,寨墙临崖建于峭壁之上,即便不建寨墙,也是易守难攻。其南面寨墙随山势而起伏,低洼高筑,当时墙高3米有余,现大部已坍塌,仅存1米左右。西南有门,宽不足两米,“拐洞式”。门内北侧磐石下有石窟,口部若坑,可能为山上取水之用,据介绍此坑夏秋有水,冬春枯竭,近年来北方干旱少雨,恐四季都缺水罢。窟之西北,山石隆起若台,西边盘岩相连,弯弯北上,似旋转台阶,其北端为支公顶极点。

山顶较平坦,其间有古建筑,名“支公祠”。光绪《临朐县志·杂记》云:“县西有支公岭,岭下有祠云祀支道林,村人祈雨偶应……”相传东晋咸康(335-342)间,高僧支遁曾至此登临而名“支公顶”,后建支公祠庙。据说,五代后晋出帝天福元年(942),朐邑西部大旱,禾苗干枯,饮水困难,周边人到庙祈雨,果降甘霖澍雨。自此,支公的威灵名满邑内。支公祠,历经沧桑,屡经修葺,至清末民初,外侵内乱,破坏殆尽,惟剩香炉、供桌,半陷土中。近年来人们为恢复古迹,供游人观览,又于原址重修支公祠,植树绿化,封山造林。

支公祠在很高处,我们转过支公祠继续往北,几十米即至山边,俯视,山下悬崖峭壁,甚为凶险。

李老师说:“这里还用什么围墙,没有围墙也很难攀登!”

话音未落,忽然从悬崖峭壁间爬上一老者,约六七十岁的年纪,背一大袋东西。

我们甚为吃惊,老者竟能从北坡峭壁间爬上来。那老者显然更为吃惊,想不到山顶之上还有人。我们遂问:“你是从北面爬上来的吗?”

老者不语,只是打手势,又支支吾吾,好像听不见或听不清楚,我们疑其是聋哑人。

我们向刘老师了解周围的山的情况,刘老师一一介绍。老者忽然插话:“你们是干什么的?”

刘老师答:“我就是这里桥头村的,和县史志办的领导来考察山寨!”

老者遂与我们热情攀谈起来,说了许久。原来老者是上山采松子的。我们才明白老者为什么一开始不说话,林场的松子是不许采的,老者以为我们是巡山的林场管理人员,故而装聋作哑,待听我们说话,知道我们不是巡山的,才与我们交谈。

老者介绍,这山西面和北面虽然陡峭,但并不是高不可攀,他从年轻时就经常爬,所以轻车熟路,并不觉得十分困难。可见“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话言之有理,再难的事,只要去做,一切皆有可能。

与之交谈一会,我们便原路返回下山,说是原路,其实找不到,只是按照原来的方向罢了。山路依旧难行,刘老师仍然在前辨路。行了一会,我忽然脚下一滑,摔了一跤,摔得比较轻,感觉有点丢人,迅速爬了起来,刘、李两位老师嘱咐我小心点。行了一段,又摔了一跤,这次摔得稍重点,起来活动活动腿,感觉不要紧。仔细想想,原来是鞋的原因,昨天爬山穿的皮鞋,觉得不方便,因此今早上换了双布鞋,没想到这布鞋脚底下太滑,虽然我很小心,但还是滑倒了。

两位老师都五六十岁了,数我年轻,反而屡屡摔跤,感觉甚是丢人,因此更加小心翼翼。然而,坏运气还是来了,我又摔了第三跤,这次比前两次重的多,右膝盖完全扭曲了。心里道:不好,腿断了!两位老师帮忙把我慢慢扶起来,右腿感觉十分难受,试了试还没断,走了两步,还能行走,于是慢慢下了山。

中午去餐厅吃饭,下车的时候,右腿先下,差点摔倒,感觉右腿麻木酸胀,不会走了。于是赶紧在院子里活动,活动着感觉差一点,坐一会再起来,就感觉凝固了一般,十分难受。虽然如此,第二天、第三天还是坚持考察山寨,直到完成任务。

这次登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至今不能忘却。

有人说:“人生如登山”,此语不虚。没有哪一个人的人生会一帆风顺,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或大或小跌些跟头,但只要能站起来,勇敢向前走,困难其实没有那么可怕。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这是名言,又是真理。

癫痫病急救方法
癫痫病的治疗要花多少钱
很好的癫痫病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