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精美散文 > 正文

酒对于我来说不算陌生

来源: 北方文学城 时间:2021-07-03

■酒

 

●金  刚(四川)

 

 

酒对于我来说不算陌生,很小的时候就喝红酒醉过一次。据说当时喝醉了的样子甚是可爱,坐在还算洋气的偏三轮上东倒西歪还不到五岁。再往后对酒的认识更多是来自父亲和他的那群朋友,每次聚会几乎都是一阵豪饮,不醉不归都难以形容他们的那种状态。一位伯伯就曾专门为此写过一篇关于酒的文章,并在文章很后提到一个问题,酒究竟有何魅力让这么多文人墨客、英雄豪杰折了腰。我是想不明白这个问题的,直到现在都还期待他能再写一篇,解我心头的疑惑。

 

小时候,总觉得只有英雄豪杰才配喝酒。关羽温酒斩华雄,武松醉酒打虎,几乎所有的英雄,都和酒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后来发现,并不是所有儿郎都能成为英雄,但对酒也算有了一定认识。同学相聚,念当年同窗之谊,惧一别不知何日再见之情,要喝一杯;亲人团圆,庆佳节免思亲之苦,要喝一杯;兄弟碰头,忆往昔峥嵘岁月,必须要干一杯;更不要说洞房花烛前、金榜题名时了,足以看出酒在平时生活中的重要性。生活都离不开的东西,我自然也离不开。

 

成年后我也开始喝酒,不胜酒力,却又喜欢饮酒后气血方刚的感觉。都说酒壮英雄胆,但在我身上更多是酒壮怂人胆。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每次聚会吃饭,免不了喝酒助兴。酒场前辈,总会择机教授一些喝酒的礼仪,酒文化一词从这个时候正式进入我的脑海。

 

既然是文化,那就应该贯穿着我们的生活,倒也正是如此。古语有云:“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欢,无酒不成宴,无酒不成敬意。”祭祀用酒慰神灵,宴请用酒表盛情,壮志豪情庆功酒,几乎所有仪式,都离不开酒。说酒与华夏文明相融相生,我想肯定不会有人反对。

 

曾看过一个关于文化的解释: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须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对照这个解释酒文化还真是贴切。

 

 

 

同样是喝醉,有的张牙舞爪,言语逼人,酒后尽显凌人之势;有的却始终温文尔雅,言谈间毫不失内心的修养;有的人一端酒杯,便以喝醉为目的,别说无须提醒了,就算有人提醒他都不知道该适可而止。而有的总知晓自己的度在何时,点到为止,不伤身更不伤人,这应该便是无须提醒的自觉;有的人找借口寻自由,其实更多是在逃避。他们将放荡不羁看成自由,还口口声声称之为一醉解千愁。也有不少人,珍惜来之不易相聚饮酒的机会,谈人生理想,叙旧时情怀,更多是在相互鼓励,也会在推杯换盏间醉酒。但我想这种自由,才是真正意义的自由。酒桌之上,酒量会有大小,很应该的还是彼此相互考虑。能喝者不以自己为标准,居中者不起哄偏激,酒量偏小者别赌气争强,相互理解,友谊才能长久。相互尊重,便是善良。这样看来喝酒之道也是相交之道,酒倒也真真算是一种文化。

 

是文化就有古今差异。现在吃酒时往往都会准备很多下酒菜,这在以前是有悖酒论的。李白曾诗曰:“客到但知留一醉,盘中只有水晶盐。”可以想象那种场面,舔一舔水晶盐,品一口杯中酒,笑而不语,回味无穷。吃酒就为吃酒,单纯而美好。在整个过程不能发出任何声音,此刻若吃菜便分散了酒味,若说话便会伤了酒气,这才是一个酒客对待心目中无上神品的态度。当然这种方式在当下已经行不通了,佳肴下酒才能看出主人家的诚意,显出主人家的盛情。

 

是文化就有个体差异。都说酒逢知己千杯少,喝多了就会醉酒。喝醉后的人有的可爱,有的可气,有的可恨。也有的人喝醉后能激发内在的潜力。高中时有位书法老师曾经这样评价自己,没喝醉的时候总担心写的字会有瑕疵,喝醉后行云流水,酒醒后也觉甚为满意,还颇有一点当年太白斗酒诗百篇的感觉。也有的人喜欢酒后吐真言,醉酒后把不好说、不敢说、不能说的话统统一吐为快。酒醒后,觉得说的不合适,便用喝醉了胡言乱语安慰自己。觉得说的恰到好处的话,还不忘心中暗喜这顿酒喝的值。但我也见过不少因为酒后胡言乱语断了恩情、伤了和气的例子。不过想想也正常,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是酒醉之后。

 

 

 

说了那么多酒的好与坏,就我自己而言,我是愿意喝酒而不愿意喝醉的。每次喝醉的第二天我都会有深深的罪恶感,并发誓再不喝酒。可每每以任何借口端起酒杯时,总把那些痛苦抛到脑后,总把那些誓言忘得一干二净。真是应验了那句玩笑话,早上起来后悔,晚上端起酒杯照样很美。或许这也说明心中做一名潇洒酒客的梦想一直未变。但,女儿的一声呼唤,让自己猛然间笑了笑。潇洒本就不易,何曾又敢想做一名潇洒的酒客呢?

 

 

●作者简介●

金  刚,雅安天全人,体育老师,偶有随笔发表。写作铭言:文学是生活中的另一缕阳光。

武汉看癫痫病的医院
哈尔滨专治癫痫医院
癫痫小发作症状

热门栏目